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流程
接待与受理
接受委托
调查取证
签订法律服务合同
收款
客户反馈
公司业绩
2021年度工作汇报
2023年度工作总结
公司业绩
交流培训
视频中心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010 -53317369
首页
案例展示
案例展示
民间借贷纠纷利息核算标准及依据(2022版)
一、民间借贷中的三类利息:1借期内利息即在当事人约定的借款期间内计收的利息2逾期利息即在借款期间经过后、截止借款清偿前,就未偿还的本金所计收的利息3迟延履行期间的加倍部分债务利息即未按照生效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而另行计收的利息由于根据《民事诉讼法》(2021年修正)第260条规定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所以逾期利息的计算又可以分为两...
婚姻登记也有失信名单
在经济纠纷案件中,被列入失信黑名单的人意味着不能高消费了,不能坐飞机了,甚至可能被判刑。那么你是否知道婚姻登记也有失信名单?“结婚黄牛”被列入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名单丁某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期间,曾先后与4位女性办理了结婚、离婚登记手续,4段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均为2至7天不等。丁某自述,其虽与4位女性先后登记结婚,但并无共同组建家庭、共同生活的目的,仅是将结婚登记作为帮助对方取得购房资格的...
员工“私车公用”发生事故需赔42万,谁来“买单”?
随着车辆的普及,员工驾驶私家车为单位办事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即通常所说的“私车公用”。可“私车公用”行为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该由谁来“买单”?近日,甘肃镇原就发生了这么一起事故,对上述问题,镇原法院的判决给出了答案。图片来自网络朱某系镇原某公司员工。2020年9月某日清晨,应公司负责人要求,朱某驾驶私家车自某乡镇供水站前往公司领取供水材料。行车途中,意外发生了,朱某不慎将行人李某撞伤,李某后经抢救无效...
5年里,男子竟多次给女友下“迷药”!该当何罪?
三唑仑、γ-羟丁酸,这两个名字陌生的物质,是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也是不法分子惯用“迷药”的主要化学成分。给人“下药”,尤其是给女性“下药”,手段卑劣,让人深恶痛绝,人人喊打。但对这种行为如何在法律上定性,对不法分子如何依法严惩,常常引发讨论。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惩治新型毒品犯罪发布4个指导性案例,其中一个案例,对这个问题给出明确答案: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给人下“迷药”,本...
警惕!具有这几个特征的人,极易被毒贩盯上!
“一名‘骡子’一次大约能吞下300克到400克的货,他们常把货做成胶囊的样子。”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员额检察官林坤伸出手,给记者比划着,“那种胶囊大约就是小手指头的两个指节这么长、这么粗。”“骡子”,是对人体携毒者的称呼。魏新龙案就是一起典型的人体携毒案,而他之所以成为“骡子”,与他的一段“出国打工”经历有关。禁毒民警机场闸口设伏2019年7月28日晚22时35分,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
90后夫妻离婚,争夺的财产竟是一个抖音号?
随着快手、抖音等自媒体的发展及带来的经济效益,虚拟财产的分割也成了离婚案件中夫妻双方关注的焦点。近日,湖南省临湘市人民法院受理的一起离婚纠纷就涉及到了夫妻双方经营的直播卖货抖音号的归属及价值分割。案情简介2014年10月,90后女子阿娟(化名)与阿涛(化名)结婚,婚后育有一子。因夫妻感情破裂,2022年3月,阿娟向临湘法院起诉离婚,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在夫妻共同财产中,除了一套正在按揭付款的商品...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微信群、朋友圈骂人造成侵权将担责
近日,河南修武法院审理了一起网络名誉侵权案。据了解,原告范某与被告潘某购销某批机器设备,因设备质量问题两人在专业设备微信群中发生激烈的口角。后潘某在个人朋友圈和相关专业人士微信群中对范某发布辱骂言论,甚至泄露范某的个人身份信息,致使范某遭受“舆论暴力”,名誉及身心受到严重损害。为此,范某诉至法院要求潘某立即停止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消除其侵权行为造成的影响并赔礼道歉。经过办案法官对潘某多次释法明理、耐...
漫说“法外狂徒”张三覆灭记:《反有组织犯罪法》起作用了!
(作者殷健张浩)来源:长安新疆搜集整理:张冉...
事关“住有所居”,你我“居住权”如何维护?
房子是公众关心的话题。为了更好保障“住有所居”,民法典设专章对居住权进行规定,保障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自己对房屋的居住权怎么设立?怎样有效维护居住权?下面的案例,值得你我关注。2021年初,湖北武汉的邱大爷突然发现,自己一直居住的房屋,被已去世妻子的弟弟挂在某网络平台准备出售。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邱大爷与董阿姨2006年登记结婚,双方均系再婚,婚后未生育子女。董阿姨于2016年3月去世,生前写下...
疫情期间,男子假借代购、配送生活物资之名实施诈骗,法院判了!
5月20日下午,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杨浦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涉疫情诈骗案件,当庭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吴某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罚金人民币二千元。本案由上海杨浦法院院长王朝晖担任审判长,适用“互联网在线庭审”+“庭审记录改革”无人记录模式进行审理,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康强通过在线庭审方式支持公诉。案情回顾2022年4月8日、9日,被告人吴某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其居住小区...
“灵丹妙药”“专职医生”“养玉费”......看检察机关亮出反诈“六脉神剑”!
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依法严厉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把维护老年人安全、利益的保护网织密织牢,才能营造出安心、舒心的养老环境。《检察日报》聚焦检察机关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和工作举措,同时邀请人大代表对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表意见建议。一、紧盯保健品诈骗“医学专家针对个人情况问诊荐药”“20年之内血糖不反弹”“参观保健品公司还免费送牛奶”……诱人宣传的背后,真的是...
擅自赠与共同财产 隐瞒配偶行为无效
本报记者梁平妮□本报通讯员胡科刚杨荣国夫妻一方擅自将共同财产赠与他人的行为是否有效?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案件中,原告刘某的丈夫牟某擅自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周某,刘某提起诉讼主张返还,法院认定此赠与行为无效,判决周某将该笔钱款返还刘某。刘某与牟某于2016年6月6日登记结婚,2019年12月,牟某与周某发生不正当关系,周某遂向牟某索要钱财。随后,刘某发现牟某于2021年2月20日向...
29
30
31
32
33
免费预约咨询
010 -53317369
×
请选择咨询类型
提交
工作时间电话:
010-53317369
扫一扫
关注微信号
电话
留言
邮箱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