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饮酒后回家途中死亡,同饮者是否担责?
2022-11-27
三五好友小聚,难免会饮酒助兴,倘若共同饮酒后,有人在回家途中身亡同饮者是否需要担责?一起看看下面的案例吧~基本案情2022年4月,李某某与何某某、张某某、耿某某在冠县某村饭店一同吃饭喝酒,李某某喝酒后独自开电动四轮车回家途中,翻到路边沟内,电动四轮车起火致其死亡。事故发生后,张某某、耿某某向李某某的家属各赔偿60000元,因何某某未赔偿,李某某的家属将何某某诉至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判令被告何某某赔偿...

“假离婚”变为真分手,财产分割约定还有效吗?法院判了!
2022-11-25
“假离婚”并非法律术语,意指婚姻当事人双方为了共同的或各自的目的,约定暂时离婚,待既定目的达到后再复婚的行为。现实生活中,夫妻双方为了取得购房资格、规避夫妻债务或者追求其他利益等,采取通谋离婚的形式来达到目的。然而很多情况下,夫妻双方的通谋离婚很可能演变为因一方拒绝复婚导致最终彻底分手。那么,如何评价“假离婚”时在民政部门达成的离婚协议书的效力,以及应否按照该协议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

女子为筹赌资“名借实骗”二百余万元
2022-11-23
李某本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一家医院的在编人员,却迷恋上“网络彩票”。她先后编造各种理由向同事和亲朋好友大额借款进行网络赌博,输光巨额借款后无法归还,最终因犯诈骗罪获刑。今年29岁的李某,2020年2月偶然间接触到“网络彩票”,并日渐沉迷其中。她在手机上下载了某网络彩票App,进行大小、单双投注,投注金额为1元至万元不等。对于月收入只有4000元的李某来讲,工资还不够投几注彩票,而且投注结果输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教育部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
2022-11-22
法发﹝2022﹞32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印发《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教育厅(教委),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教育局:为严格执行犯罪人员从业禁止制度,净化校园环境,保护未成年人,根据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法律规定,结合执法司法实践反映的情况,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央政法委 最高人民法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的意见
2022-11-2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党委政法委、高级人民法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司法厅(局)、财政厅(局)、总工会、工商联、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委政法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工业和信息化局、司法局、财政局、总工会、工商联、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是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
2022-11-0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法发〔2022〕22号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和保障,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一、总体要求1.切实增强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快建设高效规范...

使用虚假身份证件怎么处罚
2022-11-05
不管是在影视剧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听说或者看到犯罪分子使用虚假身份证件,这对于使用者来说肯定是一种违反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那么,在法律上使用虚假身份证件怎么处罚呢?一、使用虚假身份证件怎么处罚1、《中华人民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2条规定,对“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

农村墓地有关法律规定
2022-11-05
一、农村墓地有关法律规定有关农村墓地的法律规定如下:一是规定设置农村村民公益性墓地等殡葬设施必须经过批准;二是对修建坟墓的地点作出限制性规定;三是对公墓墓穴占地面积和使用年限作出规定;四是规定应当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二、农村墓地有关法律规定的法律依据《殡葬管理条例》第六条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自愿改革丧葬习俗的,他人不得干涉。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兴建殡葬设施。农村的公益性墓...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办理信息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
2022-11-0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信息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为依法惩治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及有关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侦查、起诉、审判实践,现就办理此类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一、关于信息网络犯罪案件的范围1.本意见所称信息网络犯罪案件包括:(1)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案件;(2)拒不履行信息网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民商事案件延长审限和延期开庭问题的规定
2022-11-0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民商事案件延长审限和延期开庭问题的规定(2018年4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37次会议通过,自2018年4月26日起施行)为维护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规定,结合审判实际,现就民商事案件延长审限和延期开庭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民商事案件时,应当严格遵守法律及司法解释有关审限的规定。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案件,审限为...

上门听证是诉源治理有益创新
2022-10-30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第二批上门听证典型案例,并要求全国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大上门听证探索力度,以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促进诉源治理。据介绍,今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开展上门听证,从源头息诉化解矛盾纠纷。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开展上门听证案件1187件,近九成矛盾得到有效化解。诉源治理是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的重要着力点,是司法办案融入国家治理的关键。对一些年老体弱、居住偏远的信...

以法治助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2-10-2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筑牢生态保护防线,为生态文明建设夯实了法治根基。一方...